Search

NBA籃球比賽隨著時間演變的球風,影響我們看球的方式,也影響我們評估球員的角度。

  • Share this:

NBA籃球比賽隨著時間演變的球風,影響我們看球的方式,也影響我們評估球員的角度。

小人物Hans, Fu和汪六都是看90年代籃球長大的。那時候比賽的重點,還是在最根本的籃球;卡位,抓籃板,一對一盯人,單打得分。每一位孩子會投籃後的第二招,就是練習Michael Jordan的fade-away. 投三分的有限;所謂的先發外線射手整個聯盟也沒幾個。

至於團隊戰術? 有啊,公牛打三角進攻。What else is there?

但是現代籃球每支球隊 (好啦,大多數的球隊),都有明確的體系,還分進攻防守;遇到對戰還會調整。不調整就準備季賽冠軍在季後賽被game plan 剋死。

又拜資訊發達所賜,現在看進階數據聊籃球只是基本款而已;要能夠深入討論籃球還要能夠洞悉場上陣容體系,掌握原則和漏洞,並提出可行的對策。而球員還要能夠確實執行。

而這對於過去的球星來說,要從這些角度分析比賽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在聽NBA轉播分析的小人物就知道,哪些前球員的評論是恰好點出對戰上的關鍵,有些只是在老話重彈 “you gotta make shots, box-out and grab rebounds. Play better basketball.”

也因為這樣,在 #第322集小人物上籃,我們對於這位 “以成為NBA教練” 為目標的小人物來賓,來自於Instagram kongnba3944 Kongnba不負責任理性分析的小人物 Kong, 是多麼的佩服。身處於籃球資源並不是特別豐富的香港,他自己身為籃球教練,卻沒有籃球員的背景,是如何充實自己並發展出自己的教練哲學? 他如何用強勢的防守並轉變成有效的快攻和Pistol action? 他如何看一支球隊的成功/失敗,責任是在球員或是教練身上? Nate McMillan在老鷹的成功對比溜馬Nate Bjorgren的掙扎原因為何? 為什麼他認為76人具備對付籃網最有效的陣容?

Oh, did I mention Kong is only 20 yo?

#小人物Kong #kongnba3944 #記得你20歲時在做什麼嗎 #kongsNBAdream #abeautifulbasketballmind #小人物上籃


Tags:

About author
小人物 Hans, Fu 和幾位在台灣加拿大美國各地成長拓根的過氣大男孩,就像每個小人物籃球迷一樣, 曾經將籃球當作食物水空氣那樣理所當然, 也曾經把NBA當作宗教信仰那樣深研參謀. 在觀賞每一場賽事後, 除了期待下一場比賽的來臨以外, 也希望有地方可以討論分享又激盪彼此對於 NBA 等大大小小零零總總的看法. 在英語世界早有許多 ESPN Radio 等 Podcast 的時候, 總覺台灣的籃球小人物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語言, 自己觀點的平台. 小人物們努力的用掉漆的中文跟各個小人物們分享非常對立不同於媒體的觀點, 希望能夠讓每一位小人物得到不同的討論,並能夠享受聽籃球, 嘴砲籃球, 討論籃球, 就像上籃那麼輕鬆簡單.
一個任何一位小人物都可以聽籃球, 討論籃球的地方. NBA不只是籃球. 聊籃球可以深入到一個邊線play,廣到種族文化多元的價值在哪裡。 Spotify, Apple Podcast, Podbean等各大平台搜尋 #小人物上籃!
View all posts